贵州茅台负面消息截止2018年1月

2018-01-03 22:29

贵州茅台负面新闻会像2012年那样都会浮出水面吗?有人相信总有这么一天 ,并呼吁散户同胞们千万别为这些机构做世纪接盘侠。

2012年一段时间,市场传言茅台召回产品,茅台工作人员澄清称:“有关召回的消息是谣言,茅台的产品质量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自今年3月国务院会议提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以来,持续严厉的三公消费限制政策将对作为高端酒类的茅台产生政策性风险。对此,茅台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表示:“未来公司若有相关应对政策,会第一时间公告投资者。”2012年,茅台的提价策略对推动利润增长所产生的效应明显。

多家媒体报道茅台“社会库存量达2万吨”,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不可能掌握这方面的实际数据,“2012年至今,茅台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是正常的”。201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达199.3亿元,同比增长46.1%。

酿酒板块周一跌幅超过6%,盘中个股除*ST广夏停牌,其余全部下跌,个股莫高股份、沱牌舍得、山西汾酒、古井贡酒、金种子酒跌停,另有13只个股跌幅超过6%。板块成交66.21亿元,板块资金流出居前。

消息面上,利空传闻极多。塑化剂事件的后续影响持续发酵,国海证券发布研报称,塑化剂事件将带动行业估值下行,市场对白酒业的悲观情绪仍在蔓延。

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券商动员投资者放空酿酒板块。但也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酿酒板块周一大跌更多是与基金调仓有关。上周,酿酒板块维持跌势,而房地产等板块则逆势走高。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对财新记者说,大家都不能承受守着白酒而没有房地产(股票)的压力,不过调仓的具体行动,要在收盘后看交易所披露才能知晓。

此外,私募圈普遍预期,高层换届后反腐力度加强,将禁止公款消费高档白酒。尽管这种预期目前无法被证实。

受酿酒板块拖累,上证综指跌幅超过1%,盘中触及调整以来新低,收报1959.77点 -2012年新闻稿

——————

有消息称,茅台对于万众期待的“双11”也是深恶痛绝,在此期间,各家酒类电商均不惜亏本销售茅台以聚拢人气,但这对整个茅台销售价格均有负面作用。继2014年向工商部门投诉无果后,2015年“双11”期间,有消息称茅台发文鼓励经销商和员工去上述电商平台购买茅台产品,该公司将以高于售价回收并鼓励给两家电商平台差评。-----如果这消息属实 ,即便是电商平台的做法欠妥,茅台公司的做法也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这又可以给贵州茅台记上一笔负面消息吗?

早在2013年,茅台曾因为通过合同约定,对经销商向第三人销售茅台酒的最低价格进行限定,对低价销售茅台酒的行为给予处罚,违反反垄断法而遭受罚款。——你还会怀疑茅台公司的霸权行为吗?

贵州茅台财务造假风波

有网友表示,“贵州茅台带着财务造假的负面消息继续上涨,股价冲破400大关。茅台把自己装成穷人同样属于欺诈 正因为对造假的宽容,导致不诚信的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4月17日,有媒体消息称,茅台涉嫌利润造假,以股权激励的形式涉嫌向公司高管们输送利益45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茅台为什么利润造假?茅台这种形式的利润造假是否违法违规?这部分流失的利润去了哪里等众多疑问也随之被牵扯进来。

4月14日,贵州茅台发布2016年年报,营收388.62亿元,同比增长18.99%;净利润167.18亿元,同比增长7.84%。而在这份财报却被人看出端倪,指其涉嫌造假。

据了解,有关茅台利润造假的质疑是一位名叫“扬韬”的职业投资人在新浪微博中发布,其提到2016年,茅台合并报表的预收账款有17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93亿元,另外,合并报表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375亿,远高于净利润的167.18亿元,这说明,销售公司已经收到经销商的订货款。但是,母公司也就是生产公司的营业成本比合并报表高6亿元,说明销售公司手里有很多茅台酒。问题在于销售公司收了经销商的订货款,而且手中也有货。在上述举报人看来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销售公司把货发给经销商了,但是在报表里没有确认收入。“如果是销售公司手里没货,收了经销商的订货款,那么母公司的营业成本应该跟合并报表的营业成本一致,因为母公司没有这么多茅台酒产成品给销售公司。”

根据茅台2016年的财报显示,母公司报表营业成本40.12亿,合并报表营业成本34.10亿。按此推算,如果合并报表的营业成本也是40.12亿。上述“扬韬”转发的新闻内容中认为茅台的隐藏利润是29.51亿。同时又依据消费税虚增21.36亿元,所以,收入少确认和消费税虚增隐藏的利润为45.66亿元。在他看来,茅台利润造假目的是为了下一年的股权激励。

然而,截止记者发稿前(大约2017年04月18日),茅台官方还没有针对此次利润造假有正式回复。

为此,香颂资本执行合伙人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隐藏利润或者有计划调整利润释放周期是国内企业为了应对税收、平衡业绩乃至其他目的常用手段。在国内,狭义的利润造假是以谋求非法利益为目的,通过伪造单据合同等方式制造虚假利润数字。但如果是通过会计手段调整利润数字,并不涉嫌伪造证据凭证并以不正当利益为目标,这个只算是广义的利润造假,但也是很常见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财务人士也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很多国内上市公司为了平衡下一年的业绩水平,经常出现将本年好的业绩划到下一年,或是将下一年提前打款的收益计算到本年度。属于“合法违规”,也是现在上市公司的“潜规则。”

“但如果这些手段的运用是以损害全体股东利益而使少数人受益那么就涉嫌违背股东信托义务甚至涉嫌违法。”沈萌说。

虽然目前该起利润造假门事件还未得到茅台的解释和回复,不过,上述提到的利润造假是为了股权激励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众所周知,在白酒行业,近来“国企改革概念”也是频频受到关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早在2014年7月31日,贵州茅台就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茅台集团考虑到相关承诺事项的特殊性和公司发展的需要,茅台集团将于2017年12月底前推进制定对公司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的股权激励办法,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您觉得此文有阅读和收藏价值吗?电脑上网的请在键盘上按Ctrl+D加入收藏~;手机上网可加入书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文章评论 相关阅读
*您觉得此文有阅读和收藏价值吗?电脑上网的请在键盘上按Ctrl+D加入收藏~;手机上网可加入书签~
© 2017 上海好生活 https://www.zhaozhishi.net/ 上海好生活 上海生活网站是上海分类信息平台之一,便民信息和免费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