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能将写实和虚构做到巧妙整合,八九十年代题材几乎不受限。经常看香港电影的朋友对于大圈仔和省港旗兵这样的名词不会陌生。
这两个词都是香港本地人对某个群体的歧视性称呼,就好比上海本地人对外地来沪者叫做YP,都是贬义词。
认为都是大陆逃去香港的从事黑社会犯罪活动的人群。
不过,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省港旗兵”中的“省”特定指的是广东省,港就是香港。“旗兵”是说在广东省内活跃在广州的一些红卫兵或者是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弟。他们都是当时社会中的一些激进分子,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往往以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出身为傲,也许是洗脑得厉害,无论在哪里,他们的思想都紧紧地拥护在国家领袖的周围。
再来说说“大圈仔”,这个称谓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组织,相比“省港旗兵”,群体更广泛,它指的是所有来自大陆的在港澳或者海外的一切犯罪团伙。他们大多是草根出身,不少人上过山下过乡,甚至参加过对越反击自卫战。这些人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境外作案也十分的凶狠。毕竟是在人家地盘上讨饭吃,不狠点难立足。所以在香港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大圈仔们都是一副凶狠,好斗的模样,比起省港旗兵,他们不存在什么信念之内的条条框框,完全是为了生存和自由而战斗,流血,拼命。所以,大圈仔们给人的印象都是唯利是图的暴力犯罪的典型。
当然,除了强悍,在大圈仔中间也不乏一些有家国情怀或集体意识比较浓的人,容易团结本民族的人,在当时的香港甚至北美洲等地很快占有了一席之地。香港回归以后,帮派活动受重创,各地的黑帮势力也“洗白”走上商业的道路。因此,“省港旗兵”和“大圈仔”这些特定的名词称谓也越来越少被人们提及。